91年单身女生25岁考研(25岁,毕业三年)

2024-05-06 00:26:11

合适,但是需要满足一下条件方可报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这个不是必要不必要的事情,取决于你对现状以及未来的看法。

1、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员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研究型人才,一种是实操型人才。

研究型的,善于思考,理论性强,善于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但是动手能力偏弱。这种情况就去考研,毕竟学历越高,知识面越宽,与本人的性格特点相吻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实操性的,业务好,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出色,善于带兵打仗,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在基层工作如鱼得水,应对自如,深得领导的赏识和员工们的拥戴,这种情况就不要去考研了,因为实际上,这类人才在业务一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现在多数企业对研究生的热情越来越低。

在工作实践中,招博士生、硕士生不如招本科生。

因为很多高学历人士在业务一线的表现不尽人意,眼高手低,大的研究做不来,小的项目又不肯做。而本科生的知识在基层完全够用了,他们更实际一些,也年轻,学习新事物很快,期望值也不很高。

我们公司很多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他们当中产生的。而招聘的博士和硕士,很少能走上领导岗位。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一般单位也没有什么实用性。

2、强调一下,我不反对有人继续读研。

也见过有的员工,在基层工作不开心,感到怀才不遇,于是去考研。毕业后离开基层,到研究单位去搞研究写论文,后来也很成功。

特别强调的是:考验与否,因人而异,具体情况据分析,不要人云亦云。人生很短,经不起反复尝试,一旦选错了,青春没有了,原来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也没有了,有些得不偿失。

在职考研会遇到的问题:

1、信息闭塞,收集资料难

在职考研一般都是离开校园好几年了,周围人很少有人在职考研,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就只能单靠自己去收集。考研各类信息纷繁错杂,去一一捋清楚,本身就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解决方法:针对这点,可以选择尽早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等等,不要占用正式复习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微信微博肯定经常用,可以随时关注上面的考研信息,避免漏掉重要时间节点。

另外,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院校研究院、贴吧论坛等这些渠道通通利用起来!备考宜早不宜晚,可以适当拉长战线,累积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2、工作学习双重压力,心态易崩+每年都有不少在职生因为坚持不下去,焦躁、压力、烦闷而失去信心,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

解决方法:一直想着书没看完,考不上怎么办,只会徒增不少压力。想要缓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考研这件事,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改变现状。

另外,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

3、得不到家人理解与支持

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休息时间才能复习。往往这些时间都是用来陪伴家人,和家人交流联络感情。有时得不到家人理解和支持,其实也挺正常。

解决方法:首先,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消极应对可不是正确态度。要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理解家人,说明自己考研的理由,边工作边备考也很辛苦,来争取到家人的支持。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