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考北京大学研究生)

2024-04-18 20:13:23

我现在把我考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过程中的辛酸与欢乐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是今年考古代文学的,本科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就读,可以说考研该跨的都跨了,所以可能对跨专业考的同学更有些启发作用。以下文字不一定成为连贯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用词也不十分考究,以达意为准,其或有未达者,望见谅!

一、关于动机

个人认为单纯的喜欢并不能作为报考的理由,单纯喜欢并不能使我们保持对某事物持久的兴趣,复试时老师问我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说:“就像对女朋友一样,如果单纯是喜欢,也许并不能保持很久,男女朋友到最后也许是责任二字在维持着相互的关系。”(众师莞尔)当然,没有对中文的热爱,我相信大家不会考北大中文,但是在你自豪地说你因为喜欢而考北大中文时,是否应该冷静地再想想我们考试的动机。为名为利计,我们都不应该来学中文,世上有很多可图名牟利之事可做,但绝非北大中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有些人说备考的战线不能拉太长,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错的,这“某种意义”指的是你的备考只是单纯的备考,是一种投机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中文,我们准备考试的期间就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厌烦与枯燥,相反,这应该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就专业课而言)。既然是考试,当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有其方法可说,有主次之分,毋庸讳言,这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这种投机的准备不应该占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开始你就是为考试而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你虽然离出发点很远了,但由于并非是正途,也许离目标会更远。投机有可能使我们一夜爆发,但更多时候是从云端摔下的那种重挫。

二、专业课复习

我完全是从一片空白起步的,高中学的就是理科,大学本科又是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一点人文氛围都没有,除了少得可怜的公共选修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文类课程,除却自学,别无他途。由于环境原因,信息非常有限,我刚开始看有关文学史方面的教材时,根本就不知道有袁版的文学史,只是在图书馆找到一部六十年代出版的游版文学史就翻看起来,我也不知道游国恩为何许人,这部文学史又有什么来头,以此可知我的背景之清白无瑕!我真正开始决定要考中文系应该是大二的暑假,也就是悉尼奥运会期间,之前自身的文学知识是惊人的一片空白,完全的从零开始。也许应该感谢我信息的匮乏,否则可能我那时看的书就不会那么广而且杂,那时看书全凭兴趣,拿到一本书看看,觉得还可以,就借回去细读(当时看的书大多是图书馆的),也不做笔记,很多书读完之后留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只对中国文学史有一个感性的概括的认识,谈不上什么自己的思考。“绘事后素”,也许正是这样的杂乱阅读,构建了我的残缺的文学素地,虽然残缺,但较之此前的空无,总是好多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点基础。现在我当然不建议大家再胡乱看书,况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有限,应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下面是我看过的书(以*号的多少标识其推荐的级别高低,****为最高)和具体的方法:

1、文学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无疑是最重要的)

复旦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似乎不太为考研人所重,但条理清晰,时有可观,有时间可参看)(复旦章培恒版更知名些,我只看了隋唐部分,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有新意)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此书虽为电大教材,然皆是巨擘手笔,很能反映北大传统观点且简略易看)

刘麟生《中国文学八论》(此书为解放前出的文学论丛书,时有可采,闲暇时可翻阅)

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先秦诗学***,魏晋六朝诗学、唐代诗学***、宋代诗学、明代诗学、清代诗学、近现代诗学等部分。可先大致翻阅,再选一些自己不大明白的部分细看)

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周先慎著《中国文学十五讲》(***)

丁夏著《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谷云义等编《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可以以任何一部文学词典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代替)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和朱自清《经典常谈》(****)(强烈推荐)

钱钟书《宋诗选注》(****)(对每位诗人的评价尤其精辟)

闻一多《唐诗杂论》(****)(论贾岛与宫体诗尤其精辟,文采亦极佳,即使不采其观点,亦可赏其文采)

胡适《白话文学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周先慎《明清小说》

李简《元明戏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看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可挑自己薄弱的部分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杂志《文史知识》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学习指导》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能想起来的差不多就这些,主要是列举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必读的书目。文学史的学习应该和历史、哲学史、思想史等结合起来,有时间应该看看哲学和思想史的名著。书是不少的,不可贪快嚼不烂,也不用畏惧看不完,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静下心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不用说,文学史是重中之重,学习中应该注重体系脉络,最好能大体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史观,切忌读书如背书,应该随时思考,以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把书中相关的章节复述出来为标准。还有就是要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每一个文学过程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掌握,其兴起至衰亡,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史地位等都要理解掌握。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多读原著,没有对作品的阅读是绝对支撑不起来一个具体的文学史观的。读没读过原著,差别甚大,如果确实时间上来不及了,大部头的如小说等,可以到图书馆大致翻翻,至少应该知道故事梗概,然后选一些章节细读以了解其行文特色,这都是必要的。至于先秦诸子之文章,能读完最好,不能,至少也应该读些选本,至于诗词曲赋莫不如此。

读书要做笔记,这个很重要,至于做笔记的方法,不外言简而精,且应有体系,因为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可能主要就是看笔记,书本内容太多而杂乱,不若笔记之精简易看。我当时作笔记时将每一页右边留下三分之一或稍多,一则以备后日有新想法而做新的补充留下余地,再则记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等。

2、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我用的是一卷本)****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似乎不适合自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这是批评史的早期著作,文言写的,简略而精要,故推荐之)

复旦版批评史亦很不错,引用详细。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可先详看一卷本,再结合四卷本)

《毛诗大序》、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这里着重提出这几篇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将它们全文七七八八背出来)

学习文学批评史的同时结合郭绍虞的文论选,将重要的论述背熟,也应该像文学史一样注意发展脉络。

文学批评史要和文学史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就考试而言,批评史的论述很多时候能够而且应该运用到文学史的论述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史学习的重要性不在文学史之下。

3、中国通史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樊树志《国史纲要》***

此外我还看了一些诸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梁启超、黄仁宇的一些著作,但是就考试而言,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故不列出推荐。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主要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大事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制度的沿革等。诸如科举史、各朝的文化制度。对于历史事件,还要有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学习与文学史学习一样,都要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背书式的读书,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实在非学习的正途,对做学问、对北大中文系的考研来说这都将是吃力而不讨好的事。

复习时切不可投机取巧、不要奢望有捷径,安安心心看书、老老实实做笔记,该背的背,该动脑筋的别偷懒,至于答题技巧,那不需要太担心,考试前一两个月花点时间自己试着写写,拿到一道题,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你自己怎么安排、怎么写,一个名词解释,怎么写得精当简洁,多试几次就能摸到门径。可以说答题的模式也可以体现你的个性,个性人人相异,何必求答题人人同面呢?

还要提出的是,不管别人的学习方法多么地适合他本人,你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是最好的。只要大的方向不错,只要是在预定时间之前到达,我要走着去还是跑着去还是跳着去,还需要别人管吗?

4、大综合

关于大综合的复习,我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没有特别的经验可言。只有一条是:历年试题不可不看!

三、关于心态

不要心存畏惧甚而自卑。只要你看看我前面所说的我自身的基础,你就应该相信,基础差并不是我们畏惧自卑的理由,我们这时候需要的是胆大而心细,我不知道我是否属于“无知者无畏”的类型,总之开始时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是一点畏惧都没有的,但老实说,自从决定考北大中文系以来,我真的几乎是一天的愉悦心情都没有过,因为学习的压力不容我欢快起来,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且身边并无一人可以在学习上帮得了我。看到旁边自习的同学疯狂背TOEFL/GRE,而我一个人在捧着文学史、翻着诗经楚辞,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说到这了,真的要感谢北大中文论坛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具体复习方法、复习书目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像我这样,应该以更开放更愉快的心态学习。

不要轻狂自傲自视太高。这正与前一种心态绝然相反。这种人在复习时可能狂飙突进,发现整个文学史也不过如此,历年试题在他们眼里亦无甚难解之处。除了在考试后低下高傲的头,高骂老师改卷不明,学校有黑幕、无识才之伯乐外,我想不出他们更好的下场了。

执两用中,方是正道。

我相信每个人在复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难熬的时刻,记住,挺过去就好了,千万别灰心放弃,别给自己找借口。我最难熬的时期有两次:一是近乎一年前,也就是05年4-5月份期间,我几乎已经放弃考研了,考公务员的教材都已经买好了,也很想毕业后随便找一个工作算了。一种对人生对世情的莫名的虚幻感占据全身,觉得人生一切都没什么意义,虽然还不至想到死亡,但空幻虚无的思想深摆不掉,“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我当时深有体会。但后来还是割舍不下,继续拿起书本。二是05年国庆之后,也就是考前三个月左右,我当时突然陷入绝望之中,觉得北大中文系离我太遥远了,自己的知识太贫乏,要学的东西太多,但这次持续时间不很长,将近一周左右,后来适度调整心态,就又一心钻进书本中,因为时间是如此宝贵,已经不允许我再随意荒废了。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特别能体会到其中辛酸,但是考研复习也并非单纯是阴而无阳的,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专业课学习,应该是每个备考者都应该感觉得到的。如果哪天你发现文学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换换胃口,这时不妨找一些著名学者写的文章看看,五四诸公的也好,当代大家的也行,总之感觉离目标不是很远,即可放松,又可了解一些学者的思想等等,不为无益,不一定要死盯着那几本文学史直到生出厌烦为止。

自信与恒心加适当的方法,三者兼备,你离成功也许就不远了。

但既是考试,就必定有被刷的危险,再充分的准备,也应该有万一的打算,你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如果你不能承受这种失败的话,那你趁早别准备了,或者换个学校考吧——跨专业者尤其应做好这种打算。

另,考研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考北大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更好的读书之处,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说得那么悲壮。想考就认真准备,不想考就趁早做别的去,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要挂在一棵树上吊死。都长这么大了,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成功能承受,失败也应该笑纳。成功了,一副小人得志模样;失败了,怨天尤人、觅死寻活,何苦来……!

言不尽意,挂一漏万,若有一得,心已足矣!

北大中文系考研必备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 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 (无书目)

汉语史 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2000年4月

简明汉语史(上、下)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1月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清 语文出版社 1996年1月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5年7月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2001年1月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 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月

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

说文解字注 [清] 段玉裁 中华书局 年月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第三版)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 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

(外国文学 欧洲文学史(上、下) 扬周瀚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俄苏文学史(1—3) 曹靖华 河南教育出版社 年月)

(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文艺美学 胡经之 年月

文学原理 董学文、张永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上海书店 年月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元代戏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月

台湾文学史 刘登翰 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月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籍整理概论 (无书目) )

古文献学史 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 年月

(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训诂学 (无书目) )

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7月

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年8月

(目录学 古典目录学 来新夏 中华书局 1991年3月)

(哲学要籍解题 (无书目) )

史学要籍解题 史部要籍解题 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81年11月

(文学要籍解题 (无书目) )

工具书使用法 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史(1-3) 阴法鲁、许树安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11月

主要参考书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 钱玄 江苏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中华书局 年月

古籍版本学概论 严佑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月

版本学 姚伯岳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7月

文史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 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月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 朱天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