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油多少钱一斤(苏子油多少钱一斤)

2024-03-28 09:47:10

今天给各位分享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吃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有什么好处吗2、紫苏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3、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4、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你不能不知道5、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6、“紫苏子”的功效及其应用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有什么好处吗1、紫苏子:辛温,归肺脾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

2、紫苏子常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能够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人生呕吐、胎动不安,又可以解鱼蟹毒,所以紫苏子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

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子的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防护、抗癌抑菌的作用,临床上使用的范围很广的。

建议在中医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针对性的使用和治疗。

紫苏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紫苏子别名苏子、黑苏子等,它都具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吧!

紫苏子的作用

1、紫苏子治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2、紫苏子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

(《圣惠方》)

3、紫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

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4、紫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

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滇南本草》苏子散)

5、紫苏子治咳喘痰多: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

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若上盛下虚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肠燥便秘。

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6、紫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

(《金匮要略》)

7、紫苏子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

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

(《圣济总录》)

紫苏子的功效

紫苏子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的作用,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紫苏子。

药名:紫苏子

别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

处方名: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效:下气,清痰,润肺,宽肠。

主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炮制方法:

紫苏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照清炒法炒至有爆声。

禁忌: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本草逢原》

紫苏叶泡水喝的禁忌

想要了解紫苏叶泡水喝的禁忌以及副作用,那么首先还是要弄清楚紫苏叶泡水喝的功效。

事实上,如果身体出现了风寒感冒,身体发热以及头晕闭塞等情况,那么可以将紫苏叶和生姜一起冲泡服用,能够起到发散表寒的效果。

除此之外,如果出现了脾胃不顺畅的情况,那么可以将紫苏叶还有藿香一起冲泡服用。

不过,虽然紫苏叶泡水喝对于身体好处多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

数据统计,一些人在服用紫苏叶泡水喝之后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例如恶心想吐的症状。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自然就会恢复健康。

建议在不舒服的这段时间,最好能够停止服用药液。

紫苏叶性温如果是火气比较旺盛导致身体作呕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因为服用之后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紫苏叶泡水并不能够长期服用,因为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导致体内的真气泄漏,长期服用身体的体质会越来越弱。

如果你身体患有疾病,并且是属于阴虚方面的疾病,主要的身体表现为发寒热或者是头痛,那么最好不要服用紫苏叶,而是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收敛滋补作用的中药材。

在饮食方面,紫苏叶不能够和鲤鱼一起烹饪服用,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出毒疮。

如果是高热或者是虚火旺盛的病人,绝对不能够服用紫苏叶。

紫苏叶的主要成分就是紫苏酮这类型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动物的身体会显示出非常强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肺部的伤害最大。

如果这类物质大量的服用之后,肺部很容易出现肺气肿还有胸膜渗出,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死亡。

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紫苏籽是一种很常见的草本植物,而且紫苏籽的保健功效是非常好的,除了日常食用之外,紫苏籽还可以制成油来吃。

下面详细介绍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1

1、紫苏籽的功效

紫苏籽味辛,性质温和,入药以后能入脾经,具有止咳平喘和润肠等多种功效,能治疗人类的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平时治疗时可以把适量的紫苏籽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

2、紫苏籽能止吐安胎

止吐安胎也是紫苏籽的重要作用之一,它是一种适合女性孕服用的中药材,对女性孕期出现的呕吐与胎动不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缓解作用;

另外紫苏籽还能用来解毒,平时人们在吃海鲜出现食物中毒时,可以及时服用紫苏籽进行治疗,治疗功效特别明显。

3、紫苏籽能防腐抗氧化

紫苏籽还是一种能抗氧化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平时人们食用以后能延缓衰老;

另外紫苏籽还有很强的防腐性,它能抑制酵母菌和黑面霉菌以及青霉菌等多种细菌的活性,平时用它来保存多种食材,能有效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预防食物变质。

紫苏子泡水喝的功效

1、紫苏子泡水喝可以提高人类记忆力

紫苏子泡水喝,对人类脑细胞作用明显,能加快脑细胞的再生与活力,可能让人们的记忆力明显提高;

这是因为紫苏子中的油脂对人类大为爱出发的'核酸蛋白质和单胺类神经质有促进再生的功效,而它们又是提高记忆力重要成分。

2、紫苏子泡水喝可降血脂和降血压

紫苏子中有大量的油脂和多种酸性成分,而且这些酸性成分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它们进入人体以后可以中和人体中多余的脂肪成分,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加快血液的流动,从而也就起到了降血压和降血脂的重要作用。

3、紫苏子泡水喝可以抗病毒预防癌症

紫苏子泡水喝可以减少人体中氧化反应的生成,也能清除人体中多种病毒与毒素,能有效预防癌细胞的生成,对预防癌症和多种病毒性疾病作用明显。

另外紫苏子的抑菌功效也很出色,对人体内部的酵母菌和青莓菌等常见病菌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紫苏籽的功效与作用2

1、紫苏子具有理气调中的作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可以理气,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病症,能够散风寒,生发力比较强,搭配生姜疗效更佳。

2、紫苏子具有理气调中的作用,还可以对于由风寒表证,而且有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症,可以用紫苏子辅助缓解症状,偏寒者服用紫苏子可以和藿香同用,偏热的可以与黄连共用,偏气滞痰结的与半夏厚朴同用,效果明显。

3、可以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胸腹满闷,与陈皮、砂仁配伍服用后,可以达到止呕安胎的效果,孕妇用紫苏子止吐,需要经医生指导。

4、可以解毒,用于缓解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

5、具有清热解毒,抑制真菌生长、升血糖、凝血、促进肠蠕动,镇静安眠的功效,可以治疗全身风疹瘙痒、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等病症,还可用于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紫苏子选方

1、气喘咳嗽、食癌兼痰:紫苏子、白芥、莱菔子各等分。

将以上3味微炒,击碎。

每剂不过9g,包煎,煮作汤饮。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2、治风热感冒:紫苏子、荆芥各10g,大青叶、四季青、鸭跖草各30g。

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3、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各适量,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

4、防治感冒:紫苏子5g,大米50g,红糖适量。

紫苏子(布包)水煎,取汁备用。

大米另加水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子汁和红糖即成。

5、治习惯性流产

紫苏子8g,陈皮5g,莲子60g。

莲子去皮、心后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八成熟,然后加入紫苏子、陈皮,再煮5分钟,喝汤,食莲子。

每日两次。

6、治疗久咳:紫苏子5g,八达杏仁50g(去皮、尖)一同研成末,大人每服15g,小儿服5g,白开水送下。

年老人加白蜜10g。

7、治气喘咳嗽: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各5g,分别洗净,微炒,研碎,装入纱布袋,煮汤饮,不宜煎熬太过。

方一:治疗久嗽失音

紫苏子100g,杏仁30枚,诃子3枚。

共研为末,酒煎服。

方二:治疗消化不良

紫苏子、萝卜子各15g,草豆蔻10g,橘红5g。

共研为末,姜汤调下,每次5g。

方三:治疗感冒

紫苏叶10g,生姜5g,水煎服。

方四:治疗下肢水肿

紫苏梗25g,老姜皮15g,冬瓜皮30g,大蒜10g,水煎,分2次服。

每日1剂,连用3~5日。

方五:治疗产后气喘、气血两脱

人参、熟地黄各100g,麦冬15g,肉桂、紫苏子各5g,蛤蚧10g,半夏3g,水煎服。

方六:治疗妊娠呕吐

紫苏梗9g,竹茹、陈皮6g,制半夏5g,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治疗咳嗽痰喘

苏子10g,萝卜子9g(炒去皮),陈皮6g,水煎服。

方八:治疗鱼蟹中毒

紫苏叶30g,生姜9g,大蒜头10g,水煎服。

方九:治疗小便不利,少腹胀痛

紫苏子60g,捣烂,开水冲服。

紫苏子日常食用方法

1、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姜杏苏糖饮

苦杏仁10克,紫苏子10克,姜10克,红糖10克。

将苦杏仁去皮、尖,捣烂;生姜洗净切小片。

苦杏仁、生姜与紫苏一起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煮20分钟,去法留汁,加入红糖搅匀,略煮片刻即可。

2、滋阴补虚,润肠通便:紫苏麻仁粥

粳米100克,紫苏子10克,火麻仁15克。

将紫苏子、火麻仁捣烂,加水研磨,滤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

3、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苏子粳米红糖水

苏子10克,捣为泥,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加水800克水,煮至米汤稠为度。

每天早晚温热服食,5天为一疗程,对咳喘效果较好。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你不能不知道1、中药紫苏子,别名苏子、黑苏子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2、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又可解鱼蟹中毒。

3、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

4、禁忌:《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紫苏子是什么东西,其实这种东西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对人们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下面分享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1

紫苏子的基本介绍

别名:苏子、黑苏子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多系栽培。

主产于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原植物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压碎。

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辛,温。

归肺、脾经。

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又可解鱼蟹中毒。

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苏子还有以下作用:

1、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

2、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苏子有抗癌作用。

7、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紫苏子的营养价值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

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缁醇、磷脂等。

紫苏子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紫苏子的食用方法

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2

紫苏子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紫苏子叶能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是紫苏子叶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与矿物质,而是一种低糖高纤维的食材,特别是抗衰老成分SOD的含量特别高,人们平时食用紫苏子叶可以吸收营养,促进身体代谢,也能延缓多种衰老症状的发生。

2、紫苏子叶的作用

紫苏子叶的作用也有很多它能解热,平时人们出现发烧以后及时食用紫苏子叶能让发烧的症状很快好转,另外紫苏子叶还能抗菌消炎,它对人类高发有肠炎和气管炎以及咽喉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紫苏子叶还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经常食用可以润肠通便也能排毒养颜。

3、紫苏子叶的食用方法

紫苏子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平时可把它洗净以后加入油和蒜泥调成凉拌菜食材,也可以把紫苏子叶的表面粘上面粉和蛋清,入油锅炸制以后食用。

另外紫苏子叶还是吃生鱼片的理想搭档,平时可以用紫苏子叶把生鱼片包起来醮食调味,这样会让生鱼片味道更好,而且能暖胃也能预防中毒。

苏子籽怎么吃

1、苏子籽是可以直接吃的一种养生食材,它嚼碎以后有自然的香味,人们把它咽下去以后能让肠胃尽快把它消化吸收,可让身体吸收它含有的有效营养,而且能让它发挥好的保健功效。

2、泡水喝也是苏子籽的常见吃法,很多人对苏子籽儿的自然香味儿有点不适应,感觉直接吃口感并不好,这是可以用它泡水喝,想让它发挥好的保健功效,再用它泡水时可以用硬物把它捣碎,再用开水冲泡。

苏子籽的家常吃法大全

1、调凉菜

苏子籽可以当香料使用可以用来调制凉拌菜,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无油无水的铁锅中,炒熟取出以后用擀面杖压成粉末,再把准备好的各种蔬菜清洗干净,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加入准备好的调味料,最后撒上苏子籽制成的碎末,调匀以后就能吃。

2、提纯油脂

苏子籽还可以经加工提纯以后制成油脂供人们食用,用它制成的苏子油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植物油,人们不但可以用它调制凉菜,烹调各种菜品,还可以在空腹状态下直接口服它,食用后也能吸收苏子籽中的有效营养,能让它发挥好的养生功效。

紫苏子粥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祛风除湿

紫苏子粥能祛风除湿,它能去除人体内积存的湿气与寒气,能预防人类的风湿骨痛与关节炎,另外那些患者风湿骨痛的人群多吃一些紫苏子粥,对病情好转也有很大的好处。

2、顺气通便

平时用紫苏子煮粥时还能加不同的食材,特别是人们出现腹部胀气或者大便不通时可以把紫苏子与火麻仁以及大米等食材一起煮粥喝,这样就能理气通便,可以加快人体内大便生成与排出,也能让人们腹部胀气的症状很快减轻。

3、润肺化痰

紫苏子中含有大量的紫苏油,用这种中药材煮粥喝,能让人体尽快把它含有的紫苏油吸收和利用,能润肺化痰,也能止咳平喘,在冬天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中多喝一些紫苏子粥就能有效预防咳嗽痰多和肺炎气喘等不良症状发生。

4、疏风散寒

紫苏子粥味道略辛,它能疏风散寒,可以加快人体内寒气的排出,平时人们外出受到风寒侵袭以后及时喝一些紫苏子粥就能预防风寒感冒,另外女性情怀孕以后多吃一些紫苏子粥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缓解孕吐还能预防胎动不安和先兆流产,对维持孕妇身体健康和促进胎儿发育都有很大好处。

“紫苏子”的功效及其应用紫苏子别名:苏子、黑苏子。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大肠、肺经。

用法用量:一般用量510克,可煎服、入丸、入散等。

功效主治紫苏子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气喘兼便秘、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子滑肠耗气,故脾虚大便稀薄、腹泻、气虚者忌用。

治病配方

1、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等分。

将以上3味微炒,击碎。

每剂不过9克,包煎,煮作汤饮。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出自《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治风热感冒:紫苏子、荆芥各10克,大青叶、四季青、鸭跖草各30克。

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阴虚喘咳者慎服。

关于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当当当当~~~~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赶紧,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因为天气冷。还有人参,鹿茸。这是特色嘛~东北菜量大,味道重。还有蘑菇,野菜。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长春还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让我再想想还有什么……其实我就是长春人……

饮食方面:吃炖菜,喜辣味(受俄罗斯影响合气候原因,口味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与朝鲜饮食相似),东北大饺子驰名。

休闲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观看二人转,东北的小品(与南派小品形成我国两大小品派系,目前东北一派成为主流)。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唱蹦子、吉剧、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由东北民歌演变而来的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

虽然二人转偶尔会有些低俗的词句和动作,但还是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的。因此,现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二人转如此评价: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二人转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东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文化。在东北,上自七、八十岁老人,下到几岁孩子,都会唱上几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厢记》、《猪八戒背媳妇》、二人转小帽等。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二人转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揉进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

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那些动作比如扔手绢,转扇子、互相打情骂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种发泄,一种随意。东北人生来强壮,过去靠游牧或渔猎生存,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人们可以无所避讳地谈性。东北的冬季十分漫长,农民只好坐在炕头上磨嘴皮子,这时“荤段子”就成了他们插科打诨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转里就有很多“荤性”,“荤口”,演员在台上口无遮拦率性而为,“荤嗑”、“粉词”满天飞,用以吸引观众。甚至有人说,二人转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一盘“农家菜”,是东北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如果二人转没有了性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转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农村广大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了。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原生态的二人转被称为“**”二人转,经过改造的二人转被称为“绿色”二人转。但东北人却认为,二人转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带点色的段子在二人转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羁,又让初来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绝,咧嘴儿会心一笑。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台下的观众在笑声中显露了其生活真实的一面,二人转毫不掩饰它彻底的娱乐精神。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还有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称“拉场戏”;伴奏乐器以二胡、板胡、唢呐、电子琴为主。

二人转的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扮、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高亢红火,风趣幽默,讲究味、调、劲;“说”指说口,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以插科打浑为主,机智灵活;“扮”则指扮演人物以形写神,以假乱真,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称奇。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特别是近年流行的通俗唱法和电声乐器等也已揉进二人转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一门综合曲艺形式,表演形式与唱腔也更加丰富了。二人转的不断发展完善,充分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方面基本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随着女演员的不断增多,男串女装的现象也已少见了。

====================================

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领头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

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山里农家,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举杯庆祝。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到人参不甘心!”

========================================

东北民风民俗—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

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

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

烤火是这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种乐趣。严冬,当户外风雪呼啸, 全家人坐在热炕头上,讲故事、剪窗花、纳鞋底,一边游戏,一边在火盆里烧些小吃,有土豆、地瓜、黄豆粒、苞米粒等,边烤边吃。有时还把小仓子壁的粘豆包拿出来,埋在小灰里烤。一股股的香味在屋子里飘荡.大人小孩争抢着吃烤得黄澄澄的豆包,真是又甜又香。

生火盆也是这儿的居室结构决定的。关东的先民肃慎人多居山林,从事淘金、放排、狩猎、挖参等活动,山里的房舍多为“子”。 据《关东地子考》载,这类房分为“里子”和“外子”。所谓的里子,山里人又叫“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当当当当~~~~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赶紧,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因为天气冷。还有人参,鹿茸。这是特色嘛~东北菜量大,味道重。还有蘑菇,野菜。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长春还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让我再想想还有什么……其实我就是长春人……

饮食方面:吃炖菜,喜辣味(受俄罗斯影响合气候原因,口味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与朝鲜饮食相似),东北大饺子驰名。

休闲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观看二人转,东北的小品(与南派小品形成我国两大小品派系,目前东北一派成为主流)。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唱蹦子、吉剧、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由东北民歌演变而来的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

虽然二人转偶尔会有些低俗的词句和动作,但还是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的。因此,现代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二人转如此评价:她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

二人转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东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民间文化。在东北,上自七、八十岁老人,下到几岁孩子,都会唱上几口,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厢记》、《猪八戒背媳妇》、二人转小帽等。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二人转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揉进了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

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那些动作比如扔手绢,转扇子、互相打情骂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种发泄,一种随意。东北人生来强壮,过去靠游牧或渔猎生存,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人们可以无所避讳地谈性。东北的冬季十分漫长,农民只好坐在炕头上磨嘴皮子,这时“荤段子”就成了他们插科打诨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转里就有很多“荤性”,“荤口”,演员在台上口无遮拦率性而为,“荤嗑”、“粉词”满天飞,用以吸引观众。甚至有人说,二人转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一盘“农家菜”,是东北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如果二人转没有了性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转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农村广大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了。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原生态的二人转被称为“**”二人转,经过改造的二人转被称为“绿色”二人转。但东北人却认为,二人转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带点色的段子在二人转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羁,又让初来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绝,咧嘴儿会心一笑。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台下的观众在笑声中显露了其生活真实的一面,二人转毫不掩饰它彻底的娱乐精神。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还有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称“拉场戏”;伴奏乐器以二胡、板胡、唢呐、电子琴为主。

二人转的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扮、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高亢红火,风趣幽默,讲究味、调、劲;“说”指说口,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以插科打浑为主,机智灵活;“扮”则指扮演人物以形写神,以假乱真,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而“舞”更是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称奇。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东北民风民俗—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

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

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

生火盆也是这儿的居室结构决定的。关东的先民肃慎人多居山林,从事淘金、放排、狩猎、挖参等活动,山里的房舍多为“子”。 据《关东地子考》载,这类房分为“里子”和“外子”。所谓的里子,山里人又叫“暖子”,是山里人长年居住的房屋。这样的房了一般要深入地下半米多,然后上起房架,室内起火炕,炕上置火盆。从事山村作业归来的人进屋后要立即脱下衣裤,放在炕上烘烤以去潮气。由于山里潮湿,无论春夏秋冬,炕头都让给“衣裳”,不把衣袋、鞋烤干烘热,第二天就上不了山,尤其是淘金、放排的行帮之人。

东北四大怪

说起东北的民俗,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土坯草房篱笆寨,窗户纸都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叨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东北四大怪”,也是东北特有的四种民俗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认识这四大民俗。

土坯草房篱笆寨 什么叫土坯呢?是一种用泥和草和在一起,制成的“土砖”,是盖房时砌墙和搭炕(俗称“盘炕”)用的。房子的墙用这种土坯砌成,房子的梁架是由梁、檀、椽组成的木构架,而房顶则要以草覆盖。东北民居大多是房顶侧面呈人字形的硬山起脊式,屋顶从正脊向前后两面下倾,分别称为“前坡”和“后坡”。房顶盖草俗称“苫房”,在农村也是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手艺。苫草的方法,各地区有所不同,通常是在木构架顶部,先铺上用秫秸(高梁杆)或树条子编扎的“房芭,再抹泥填堵缝隙。其上将草梢部向下,层层铺盖,为防止滑脱和被风刮散,还要用草绳依次交叉拉栏加固。

这样建起来的房子就叫“土坯草房”。过去的东北农村,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土壁草顶的房子。我就出生在这样的房子里的土坯炕上,而且在这样的房子里度过了13年的童年时光。之后,我的父亲张罗着盖起了新房,虽然也用土坯,但是一码用砖挂面,看起来比土坯房子漂亮、高档了许多,当时在村里可是领先了好几年。

篱笆寨子,则是指在房屋地周围,用树枝或秸杆编成的“障子”,用来保护牲口,遮风挡雨。

就这样,这“土坯草房篱笆寨”成了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在东北农村保持了很长时间。因为这一年里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而用土坯盖房,冬暖夏凉,经济实惠。所以直到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才渐渐告别了土坯草房,陆续盖起了砖瓦结构的房子。

窗户纸糊在外 从远古到现代,人们对某一地区风俗的印象,往往是从观察那里的房子——确切说是老百姓民居的样式开始。因为民居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可以反映出那里风土民情的基本特色。“窗户纸糊在外”就是过去人们对东北民居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在山海关内和南方地区,窗纸都是糊在窗棂内侧,从房子外面就可以看到“盘肠”、“灯笼锦”等各种花式的窗格图案。而东北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窗户纸糊在了窗棂的外面。所以,当外地人看到关东民房糊在外的窗户纸,使窗子成为整个的“大白块”,自然觉得不习惯而视之为怪了。

“糊在外”的窗户纸可不是一般的纸,它是关东制纸工匠就地取材制造的一种“土纸”,或称为“麻纸”。其原料用当地生产的芦苇、薄棒、线麻、旧絮等,经过剁碎、碾压、淘洗、蒸麻、打线、沉淀、捞纸、晾干等一系列工序精心制作。这种纸虽不像宣纸那么白净,却很结实柔韧,再经过胶油、桐油、苏子油和盐水等喷涂处理,就具备了很强的防水防潮性能,既不怕雨雪,也不怕室内的水蒸气,贴在窗户上半年不成问题,春秋两季各更换一次就可以。

糊窗纸也是一种技术,讲究绷得直、糊得平,才能既美观又延长使用寿命。窗户纸是整齐还是破旧,也是衡量一家日子过得如何的一个外部标志。小时候,我家的窗户上也不例外地糊着这样的窗户纸。父亲母亲都是要强的人,那纸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整齐干净的。每更换纸时,父亲都从不让别人动手,总是母亲做桨子,父亲糊纸,认真得容不得一点褶皱。

姑娘叼着大烟袋 昔日关东农家的炕上,几乎都有两个“笸箩”,一个是妇女做针线活用的“活计篓”,一个便是装旱烟的“烟笸箩”。抽烟和做针线活一样,是每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待嫁出阁的大姑娘,本应是最文静娴雅的,但过去多数也在“烟民”之列。这一怪,足以说明以前东北吸烟风习之盛。

抽烟的烟袋和装烟叶的口袋(烟荷包)有许多说道。烟袋锅多是用黄铜和白铜制作,烟袋嘴除铜的外,还有玉石、玛瑙、青金石、悲翠等多种质料,烟袋杆则是铜、木两种,以乌木为好。一般的情况,男子用的烟依杆较短,大概不超过一尺,因为他们经常在外边活动,携带着方便。烟锅和烟茶包也较大一些,出门时别在腰带上。女人吸烟一般是在家里,习惯用细长的烟袋杆,烟锅也相对小,称作“坤烟袋”。烟荷包是年纪大的用扁圆型的,年轻的用长型,而且两面都绣有花、鸟、鱼等图案。其中老太太用的烟袋杆特别长,一般都在二尺以上,装好烟后,往往自己够不着点火,或由晚辈帮着点,或者自己伸到灶火和炕上的火盆里点。她们坐在炕上需要拿稍远一点的东西,往往不用挪窝,用长烟袋就可以勾过来。抽烟袋的老太太还有一项“绝活”,就是能坐在炕上把吐沫吐到四五尺远的地方,初次看到这种情形的人都会觉得新奇。在东北民间,手拿长烟袋成了老太太的标准形象。据说,我母亲从小就给她的外婆装烟袋,因为经常鼓捣这些,稍大一些她自己就开始叼烟袋了,而且这一叼就是七十多年。如今,年近八旬的母亲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躺在炕头上,叼着长长的烟袋,静静地抽上几口烟。

养个孩子吊起来 这是东北的第四“怪”,意思是说把婴儿放在悬挂的悠车里。如今年过35岁,生长在东北农村的人,大部分都有过被“吊起来”的儿时经历。我就是被“吊”起来养大的,不知道在悠车子里被悠了几年,但可以肯定一点,我的记忆是从悠车子开始的。

悠车的制作,是先以薄木片经水汽熏蒸后弯成近似椭圆形的车帮,把接头处用皮绳或锔钉连接牢固,再在底部安横梁和底板,做成后两头微上翘,形如小船,车帮上沿的中前部还要安“车弓子”。四角装铁环、穿皮绳、拴车钩子,悬挂在炕上方的“子孙椽子”上。车帮的外侧用红黄油漆涂刷,并有“长命富贵”、“九子十成”之类的吉祥文字和图案装饰。吊绳上还拴有小铃铛和布制、骨制的小玩具,既用来哄小孩玩,又能增添装饰效果。

孩子睡悠车时,一般不铺棉褥子,而是用内盛谷糠的布口袋垫在身下,俗称“糠口袋”,据说其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车内用的枕头也内装糠麸,而且装得比较满,以求其“硬实”,因为这有特殊意义。东北妇女们常说,睡悠车的孩子长大身材好,没有前鸡胸、后罗锅、溜肩膀、罗圈腿一类的毛病。由于被绑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随意翻转,只能在悠车内仰卧,加之枕头很硬实,时间长了“后脑勺”压得比较平,东北人以此为美,谓之“睡扁头”,而视“前奔娄、后勺子”为脑型不正,是“关里人”不睡悠车的“不良后果”。

凭心而论,悠车育儿的好处确实不少。婴儿的母亲只是在孩子饿时才抱出来喂奶,可以更多地腾出双手去做家务活。孩子躺在悠车里很安全,又可在缓缓的摇动中听着母亲的催眠曲安然入睡。由于悠车车帮很高,孩子睡着后用薄布做成“车蒙子”搭在“车弓子”上覆盖,使婴儿不致受风感冒,还能避免蚊虫叮咬。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后来“闯关东”的汉族人也很快就接受了满族的这种育儿习俗,和他们一样“怪”地把孩子吊在悠车里,度过初涉人世的岁月。

除了这四大怪,东北还有一怪,那就是“翻穿皮袄毛在外”。东北气候严寒,冬季穿皮袄的人多,但把皮筒吊上布面,毛朝里穿,很需要经济条件,于是穷苦人就把老羊皮皮筒翻过来,以皮板做里穿起来,既不影响保温,又有的它方便之处。今日女同志穿的翻毛大衣,怕就由此而来。只是,如今翻毛大衣是时髦,当年翻穿皮袄却是一“怪”!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