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前三名(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

2024-04-22 10:35:05

古时候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在唐朝,举人赴京都需要给礼部投状,所以把第一名称为状元。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光绪31年废除,中状元的人被称为“大魁天下”,是科举中最高的荣誉。

榜眼:在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进士考试第二名的称号,和状元、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探花:在中国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三名的进士称号,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是在北宋晚期。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

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

4、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叫做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其实主要是三场。

第一场是乡试,就是以省为单位考试,考取功名的人成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三名没有固定称号。

第二场为会试,考试地点为京师,后来一般在贡院,只有通过乡试的人,也就是获得举人称号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头名为会员,第二第三名没有固定称号。

最后一场为殿试,考试地点一般在皇宫内,第二场榜上有名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严格来说第三次,也就是殿试没有落榜生,只不过将第二轮通过的人重新排名。所有参加殿试的人都是进士。考试成绩出来后,他们会被写在三张榜单上,第一张榜单上只有三人,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三人合称一甲;第二张榜单百来人左右,称为二甲,其中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所有考生中第四名成为传胪;最后一张榜单就是剩下的三甲了。

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朝有了内阁以后,所有内阁成员基本都是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二甲二十来名以后的没有希望了。因此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人又被称为“储相”。

宋代之后殿试前三名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至于为什么第一名称为状元,是因为入京师应礼部考试,须投“状书”,所以第一名称为状元,那在古代状元又叫状头,有头必有眼,所以有了榜眼的说法,探花的叫法则源于唐代的探花宴,因为新进士及第,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为了表示庆贺,要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两名最年轻的充当探花使,带领大家遍游名园,采摘名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探花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以清代科举为例,分四级:童试包括县、府、院试,考中者为生员,通称秀才;乡试是省级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全国性考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在宫中主持,也叫廷试。贡士均可参加,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