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犀溪景点(福建省一个县,建县历史超500年)

2024-04-22 11:12:48

福建,简称?闽?,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省份。福建的东北与浙江省为邻,西、西北都与江西省接界,西南处与广东省相连。由于福建的地理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九成陆地面积是山地或者丘陵地带。由于山多地少,福建人自古都是航海在海外经商为生,号称东方的古希腊民族。

由于经商的历史,福建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省现在管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其中,寿宁县是人口超30万,建县历史超500年的县城,名字的寓意很美好!

寿宁县,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的管辖。在地理位置上,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大山深处。早在4000多年前,寿宁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轨迹。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秦朝之后后,就把寿宁县一带属闽中郡管辖。

之后,在三国时期,寿宁县地区属东吴建安郡侯官县。之后,经过一番历史变动,在公元1455年,明朝景泰皇帝在位时,正式设立寿宁县。据《今县释名》记载,寿宁合一地名取?福寿安宁?之意,就是这个县的名字寓意也是非常美好。在明朝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寿宁划归福建省福宁府。在1925年,寿宁县属于福建省的管辖。在1978年,寿宁县属宁德地区。

寿宁县不仅名字寓意美好,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如陈洪轸(947?995),北宋时候官到礼部尚书,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下房村人,是寿宁境内第一位进士。

冯梦龙(1547-1646),是明朝杰出的戏剧家与文学家,也是文学笔记小说《三言二拍》的创作者,更是闽东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文人知县。

近代的民国时期,如何宜武(1912--2001),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人,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秘书长。

当地著名人物有李式耀,男,汉族,1970年2月生,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由于寿宁县山多森林多,自然风景秀丽。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有寿宁西埔村景区,这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下辖的一个村。西浦村四周高山环抱,秀峰林立,海拔338米,本村粮食作物以水稻、蕃薯为主。位于寿宁南阳的南山风景区,该景区一共由金鸡山、南山顶、赤陵洋、紫云山、龟湖五个风景区组成。景色佳美,也是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

可以看到,寿宁不仅?长寿安宁?,更是一处风水宝地,地方与名字一样寓意美好!

[寻廊桥记]泰顺廊桥 随机

鹫峰山脉在寿宁县城东南去10多公里突起一高峰,名叫南山顶,海拔1 254 米,南山顶东北向一列支脉绵延十数里,结一小山峰,形似履地金钟,故名金钟山。山前西溪河面宽阔,清澈见底,自西往东环绕如带,在水尾与自北而来的犀溪(俗称北溪)交汇成潭,形成“Y”字型,因此地曾经出了一位名叫缪蟾的特赐状元,后人将此潭取名蟾潭。蟾潭水深面阔,水流漫漫,碧波荡漾,阳光照射下,水光潋滟,倒映出两岸空蒙山色,春江水暖之时,白鹅戏波,点点如雪,沿河两岸垂柳葳蕤,绿意袭人。坐落于西溪两岸的西浦村,聚居着500多户缪姓人家,2800多人口。早晚时分,缕缕炊烟袅袅升空,散入山间晓岚暮霭。河岸边“浣衣女子语如弦”;山道上“牧童短苗韵盈冈”;柳枝梢黄莺百啭,成群的雀鸟噪鸣。一幅人间美景,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西浦村是一座血缘村落,该村缪氏始祖缪佑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因避战乱,其曾孙缪录、缪铜和缪钱三兄弟南徙,散居瓯闽。第一次迁徙是缪录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徙居福建长溪(今霞浦)霍洋(今寿宁犀溪村境内,其时寿宁尚未建县,现辖境内大部分境域属长溪县管辖)。西浦缪氏为寿宁有文字记载迁入最早的姓氏之一。至今已繁衍四十余代。缪录因其祖籍会稽,为表不忘本源之意,取名“犀稽”,因“稽”与“溪”谐音,后来改称“犀溪”。第二次迁徙是缪氏繁衍数代后,又迁往现犀溪村下东皋。因累遭回禄(火灾),缪氏七世祖缪文焕进行了第三次迁徙,即迁往与下东皋隔河相望、位于西溪北岸的宅底,即今之西浦村雏基,其余子孙陆续跟着迁徙。

据当地老者讲述,这次迁徙别有来由:一年冬日,在缪家务工者清早饮牛,牛一出栏,便狂跑起来,牧者穷追莫及,只见群牛涉过大溪,径奔宅底。牧者赶到时,眼前顿现奇观:漫天大雪纷飞,四野白雪皑皑。唯独这块形似燕窝之地不见半点积雪,并且热气升腾,草木丰茂。他当即回去禀报,随后,主人欣然前往察看,果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不久,就携家带口迁入此地。冯梦龙在《寿宁待志·都图》亦曾提及。当年宅底密林环布,土地肥沃,人烟稠密,热闹繁华。时有“宅底十八街”之说。宋神宗元丰辛酉(1081)年,世孙缪昌道举特奏名(类似进士附榜),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进士坪”。

后来,随着人口增长生活和生产用水不便,逐渐移居河畔,因这里地处西面,水自西来,于是“犀溪”又易名为“西浦”,或叫“西溪”,“下西溪”。又因河下游石坝峡河岸边的岩石上有一串凹陷的犀牛足印,传说是神牛经过所留,当地人叫它“犀牛迹”。因此,西浦又叫做“犀浦”。 西浦之美,美在“三步一柳,十步一桥”,当地有民谣“西浦风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座桥”,“碇步”即琴桥,是古代津梁中较有特色的一种。

桥是西浦这个省级园林式村的一大景观,徜徉河畔,在匝地的柳荫中,不时有各式各样的桥梁如虹,横跨彼岸。在人口聚居的不到2000米长的河段上,各式各样的桥有十三条之多,平均每七、八十米一座桥,其密度为闽东之冠,在省内亦属罕见。横跨犀溪(北溪)的有福寿桥、睦邻桥、蟾宫桥、太阴宫琴桥;横跨西溪的有飞云桥、官潭桥、永安桥、长乐桥即上琴桥和永安琴桥;横跨蟾潭下游的有红旗桥、西浦大桥和双龙桥。此外,西浦辖境内尚有桥梁多座。

这些桥有单孔、多孔;有古代、近代和现代;有石板桥、石拱桥、木拱桥、马蹄桥、现代钢筋混土“T”型桥等;形式多样,年代各异,点缀得西浦别具一番风光。

其中的福寿桥、永安桥和三条琴桥最具特色,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福寿桥。福寿桥又名坝头桥,是座贯木拱廊桥,长40.7米,宽4.9米,单拱跨度32.8米。桥的拱架是数十根鸿梁巨木在不用一根铆钉的情况下,穿插叠架而成,桥面上覆盖着双坡顶廊屋,屋架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18开间,76柱。廊屋内两边有木凳两排,供行人歇息。两旁檐下有长短五排梯层式档风雨板。桥北尽头建有桥亭一座,称绩光亭。

廊桥是古代虹桥的发展和创新。即在虹桥的桥面上加盖廊屋,既可起到保护拱架,延长桥的使用寿命的作用;又可为行人挡风遮雨,可谓一举两得。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座美丽的“汴水虹桥”,曾使多少世人为之赞叹不已。桥梁专家们考察认为,廊桥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一带的虹桥的延续和发展,建桥技术并未失传,全世界现存廊桥还不到200座,基本集中在浙南和闽东、北的山区之中,福寿桥就是其中的一座。

福寿桥始建年月不祥,有字可考的见于南宋特赐状元缪蟾的《应举早行》一诗:“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着衣裳;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其时缪蟾尚居住在犀溪村下东皋老屋,并未迁往宅底,“前桥”(因桥名无从可考,姑且以“前桥”名之)正处他家门前必经之路。缪蟾及第归来,乡里人将“前桥”更名为“登龙桥”。1245年,福安建县,西浦一带属福安管辖,《福安县志》载:宋淳祐十年(1250),福安知县林予勋在三都缪蟾饮饯处,重建桥梁,因“邑人缪蟾赴春试,饮饯于此,及第归,乡人因以名桥”。这说明“前桥”更名“登龙桥”后又得以重建(祥见雷云凌《状元·廊桥》),几经淹没,原貌已不可见。现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民国十九年(1930)修葺

永安桥。永安桥位于蟾潭西向不远,横跨西溪,是一座石板桥,长73米,宽2米,共17孔,16组墩石,每组立石三组,基上横架条石一根,每组直铺条石5根,桥面共计铺条石80根。在每墩上游离墩2米处,各竖一根护墩石,当地人称“石将军”,这种匠心独具的设计大大减轻水上漂流物对桥身的冲击力,对保护桥梁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保护“永安桥”,当时的缪氏族人又在桥下游10多米处筑一石坝,坝上建一排碇步(琴桥),以减缓流速,保护桥基,且碇步还可供人通行。

连接西浦两岸的永安桥,设计建造十分科学。西浦河面宽阔,两岸地势较低,若建拱桥,势必抬高桥面,不利通行,况且造价和难度都很大,于是,设计者因地制宜,建造了石板桥。

永安桥建于清道光28年,距今已有160多年。西北向桥头的“聚仙亭”中清楚地记述当时的建桥经过。上镌刻建桥碑文和一块分别镌着建桥首事石匠以及建桥捐助者姓名与银两数量等许多人文资料。从留芳碑上捐助者之众不难看出当时人们慷慨解囊,热心公益的善举。

聚仙亭石木结构,重檐式歇山顶,翘角飞檐,造型别致,古色古香,既是永安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西浦村的一道古朴清幽的风景。

后世有人登永安桥,深感当时村民们慷慨解囊,众擎所举的盛举,留下了一首《永安怀古》:“心胸若海起如潮,志士高风入想遥;饮尽夕风和晓露,历经秋月与春宵;声盈西浦何人建,誉满东乡(犀溪乡清代前称东乡)几处飘,一十六墩成故迹,炊烟袅袅水迢迢”。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突袭西浦,永安桥遭受重创,中部被洪峰冲垮6孔。当地村民正想方设法筹划抢修。

此外,琴桥风光别具。琴桥俗称碇步、马蹄桥。西浦村共有三条,分别位于太阴宫前、永安桥下和西浦村头。村民们选择溪河浅处,每隔一小步,立方石一块,称碇石,碇石之间空出,以便水流通畅。碇石高出常年水位10—20厘米,行人过河不必涉水。西浦的矴步在寿宁独占鳌头,据1992年修订的《寿宁县志》载:“全县现有矴步12处……最多的是犀溪西浦村,一村有3处,共有255齿”。西浦村最具特色的琴桥位于太阴宫前就叫太阴宫琴桥,这排矴步共有87齿,其中每隔6齿,旁倚一块矮石,行人相向而遇,一方侧立让道,另一方可以径直前行,设计者真是匠心独运。 西浦村经久不衰的文化氛围,奠就了古意盎然的人文风物,留了许多名胜古迹、经典民居,从宋朝开始到现代,历朝历代建筑尚存,一一揽胜玩味,使人流连忘返。

旌表建筑——状元坊。缪蟾得中状元后,长溪县(今霞浦)衙外建了状元坊,在此后八百多年中,先后有几任寿宁知县及缪氏后裔分别在寿宁县城、犀溪、西浦为缪蟾建状元坊或状元桥。其中,明正德五年(1526年)寿宁知县尹衮为其在县城直街(今解放街)南建状元坊并作《状元坊记》,同时将穿越县城之溪流更名蟾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寿宁知县熊治又在县衙前原惠爱桥旧址(今子来桥)建状元桥,并撰《状元桥诗引》和《状元桥》五律诗二首。令人遗憾的是昔日各处状元坊(桥)如今均已废圮。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寿宁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西浦和县城状元坊旧址重建状元坊。随后闽浙各地缪氏族人自发捐资,在西浦村金钟山南麓原寿泰公路边再度重建规模宏伟的状元坊,这座建筑整体呈长方形,四周砌以2米多高的围墙,正面有八级台阶。拾级而上,一座巍巍古朴、造型别致的牌坊赫然矗立在眼前,中部上镌“状元”二字,坊顶图案浮雕,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穿过这座主体建筑,迎面是一座呈六角形、琉璃瓦顶的亭子,叫“皇姑亭”,亭中藻井,彩绘精美。跨入纪念馆大门,一墙贺匾,满壁生辉,每块匾上的文字和图案都是一件书法和雕刻的艺术精品。纵观园内,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骚人墨客,多有题咏。状元坊自1997年秋建成以来,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

礼制建筑——宗祠。西浦村共有南阳祠、荆山祠、凤阳祠和四教祠四座古老祠堂。宗祠在西浦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既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族人议事的地方;既是血缘关系的纽带,也是宗族中杰出人物的纪念堂。

南阳祠。沿着永安桥南岸桥头旁的一条小溪朔流而上,有一座形制特别的建筑,这是西浦村的缪氏“南阳祠”,也叫“一祠”。在西浦众多礼制建筑中,它最具特色。这座宗祠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据当地史料记载,此前在不同年代和地点曾多次修建过宗祠,都因洪涝灾害,先后废圮。这座祠堂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造型华丽,结构严谨,古色古香。门前环碧水,后倚金钟山。梁枋斗拱精雕细刻,浓描重彩,庄严肃穆。屋脊正面四幅以花卉为题材的彩色浮雕,历经两个世纪风雨,色彩依然十分鲜艳。两侧凹形墙上书着清乾隆年间寿宁知县董正临题赠的对联:“鳌阳族衍状元派,犀浦源承太史家。”跨进大门,内部由戏台、前后大殿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吸引人们视线的是那座古老戏台。上方八角藻井,当年绘着众多戏剧情节,人物栩栩如生。至今仍依稀可辨,屋脊仍残留局部浮雕,纵观整体,仍不失往日的华丽气派。

与戏台相对的前大殿(享堂)内高悬一块精制巨匾,上刻“状元”两个漆金大字,中部上方又刻“旨”字,匾四周饰以金漆花边。这块状元匾额显示了缪氏族人的荣耀。

荆山祠。建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年代最为久远。这座祠堂面阔三间,三进院落,前殿(享堂)在解放前夕已破烂不堪,地面荆棘丛生,人难涉足其间。中间一进有一个四米见方的池塘,池塘边七级石阶之上是寝堂,虽陈设布置不多,但寝堂前轩廊雕饰精美,题材丰富。尤其月梁上象征登科及第的“鲤鱼跳龙门”图案,形象逼真。它婉转地表达出西浦人才辈出,乡民拼搏进取的美好愿望。 这座建筑既是祠,又是寺。20世纪50-70年代,两度修葺,改建为寺,称荆山寺。

凤阳祠。也叫“二祠”,与南阳祠隔河相望。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面建门楼,上悬“缪氏宗祠”木匾,门内也建有一个大戏台,比起“一祠”,上方少了藻井,却在右边多出一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增建的副台,那是演出时专为乐队伴奏而设的。

四教祠。四教祠前身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书馆,为缪盛治所建,取名“跃鱼轩”,延师启迪蒙童。清同治六年(1867),缪盛治曾孙在“跃鱼轩”原址建中堂、修两庑,欲修“四教祠”,邻舍火灾蔓及,大半毁于一炬。1912年,其后代子孙筹资修成。

崇祀建筑——太阴宫、大帝宫。太阴宫坐落于蟾潭右上方、犀溪(北溪)岸边。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堪称西浦古建筑之“祖”。它依山而建,面迎两水。大门两侧墙上墨书“两水纵横朝阁外,四民烟火护宫前”这副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的对联,既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太阴宫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又表达出西浦士农工商各界人士信奉神佛、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大殿中设有三个神龛,供奉的全是女性菩萨。正中一个安有陈靖姑等塑像。左边神龛供奉妈祖,右边神龛供奉南海观音,左右侍着一对金童玉女。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殿藻井和两侧的壁画,虽历经700个春秋,色彩依然不减当年。大殿上方为椭圆八角藻井,上绘《西游记》、《封神榜》等神话故事,左侧藻井绘着一对托起羽翼跃跃欲斗的锦鸡,右侧藻井绘着一只栖于桂树之上正在开屏的美丽孔雀。这些壁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技艺精湛,极具创意。

太阴宫自创建以来,在每年元宵节来临前夕,村中好事者,在那里张灯结彩,挂绿披红,将太阴宫打扮一新。许许多多家庭自愿出资,由首事收集筹备香烛供品,并请来道士连日大摆道场“迎仙”,祈求赐福降祥,一村太平,这期间,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虔诚者还亲临宫内焚香祷拜。

西浦河畔的大帝宫依山傍水,与太阴宫并排紧邻。它修建于民国37年(1948年),乡民正在大力扩建重修,不久它将展现奢华的风采。

经典民居——古民居群。西浦古民居达上百座,由于建造时各自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以及营造年代不尽相同,西浦村古宅自然形成在质量、规模及风格诸方面上的差异。西浦村的古宅多为大五溜。三进二层的三合院,它们门楼形制富于变化。有宋式的,有重檐歇山式的,有单石条门框的。所用材料也各自有别,有的全是木构,有的全用条石,有的石木构架,有的砖石结构。西浦古宅大都建有里外两座门楼,外门多迎水流上游。有的外门框上刻写着对联,门楣饰以“鱼”(年年有余)、“鹿”(福禄)等象征性的浮雕,还有门上刻着“神荼郁累”以镇宅避邪。如果内门直对厅堂,往往有条石铺成的甬道与之相连,形成中轴对称。步入内门楼,便可见到天井两翼的厢房。厅堂太师壁前往往摆设装饰各异的几桌,后明柱上端安有“柱头镜”,这种柱饰形似圆盘,图案有刻八卦之类花瓶,各宅不一。西浦古宅门窗格扇雕刻精美,题材丰富;梁枋斗拱雕刻考究。西浦溪中石头丰富,所以,每座古宅夯土墙体基座都用蛮石高高砌筑。院落及道路尽以大小卵石铺地,有不少是经典之作,极富特色。

缪步福古宅是西浦村中一座保存完好的经典民居。咸丰年间缪肇川所建。

该古宅位于溪仔边大路左侧,正面院墙与大路平行,在蛮石高砌的墙基上筑夯土墙。墙基向门口的一端用平整方石叠砌,并且逐渐向上收边,形成相当柔美的线条,高高的防火墙内外全部白灰粉刷。

这座五榴古宅,厅堂地面用三合土铺筑。上方桁条精雕细刻。中梁屏壁后左右两侧各建有一扇木门,门上镂空图案使前后两院似隔非隔,增加层次,富于变化。后院又有一个天井,正面墙根边有一花坛,三根条石长阶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盆景,一年四季,坛里奇花异卉,争奇斗艳。这使后院环境显得十分幽美迷人,尤其吸引人视线的是那棵百年老铁树,至今花香几代人。它见证了这座古宅的沧桑世事与荣辱兴衰。

这座古宅的雕饰主要以植物和动物为题材。厅堂前轩廊旁的门上分别刻着“石榴”、“蟠桃”、“桔子”等。这些雕饰均取意美好,有的取其谐音,如:桔子—吉利,有的取其蕴意,如:石榴一一多子。但都花开有果,寓意美好。纵观宅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蝙蝠雕饰。“蝙蝠”与“福”谐音,象征幸福,从前院到后院,从柱头到梁上以及门窗格扇处处饰以蝙蝠雕刻。

古老作坊——油坊。西浦境内耕地很多,自古以来,西浦先民勤劳能干,在村庄周围的山上大力开荒垦地,遍种油茶作物。加之村里的溪流众多,为水车提供了动力条件,于是,油茶作坊便应运而生。

在蟾潭左上侧有一座古老榨油坊。一架巨大的古老水车正对油坊大门,油坊正中安放着一座大碾盘,将一颗颗褐色榛果轧碎。之后,将它放到依墙而建的锅灶上炊蒸,从木甑里冒出的腾腾热气带出榛果诱人的芬芳,那昼夜不停吱悠吱悠的水车转动声和着榨油时有节奏的打槌声,交织成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油坊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这里的村民每年在立冬前后从山上采回榛果,去壳晒干后就把它加工成食用油或点灯照明用油。榨油从每年十一月开始,直到来年三月。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榨油三四百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座油坊的二楼又是村里的茶叶作坊。那里井然有序地安放着四台传统木制揉茶机。揉茶机利用水车轴上木齿轮传动。每到春茶开采季节,楼下榨油,楼上制茶,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时难以掩饰的喜悦。每年榨油仍在继续,只不过往日的传统作坊已经光荣“下岗”了。

古道凉亭——石鼓岭亭。西浦村南面有一条石径,叫石鼓岭,这条古道曾是寿宁往西浦达泰顺的要津。岭巅建一凉亭,亭以路名,叫做石鼓岭亭。这座古亭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西浦村民捐银始建,民国庚午年(1930年)重建。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茶亭,正面有五开间,亭内靠夯土墙边架有五条木凳,亭上十一条梁枋分别墨书建亭时间、首事及捐助银两等。该亭自建成以来,当地人就在亭旁划出三、四亩田地,供住亭者耕耘。三五成群的过往行人和到这一带劳作的村民常到亭内歇息或避雨。尤其在酷暑天气,他们坐在磨得光滑的木凳上,感受着穿亭而过的阵阵凉风,吸着旱烟,品着香茗,相互搭讪,好不惬意。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

西浦村民靠勤劳双手,过着农耕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沐浴下,西浦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广大村民以农业为主导,因地制宜地广辟茶园,创办企业。村内先后办起了3家制茶厂,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水电站,一家大型竹木工艺品厂,一座加油站,十七家机砖厂,此外,还有玩具厂和石板材加工厂等。尤其创办于1996年的西浦茶厂,已形成较大规模,拥有初制、精制及特种茶工艺流水生产线,该厂生产的“宫山仙蕾”十多个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和广东等许多省市。2001年5月,荣获“中国·陕西首届茶叶博览会”金奖殊荣,同年6月,又获中国茶叶学会、中国星级茶王赛组委会授予的“推荐名茶奖”,2004年6月,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颁发的银奖……从此,该企业的“宫山仙蕾”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打造出知名品牌,并推动了全乡茶叶的发展。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特有的风物,淳朴的民风,智慧的先民,如烟的往事,腾飞的经济,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西浦画卷。随着时代的前进,西浦——名动赵宋的历史名村,将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异彩!

 全国木拱廊桥仅有二百多座,绝大部分集中在闽东北和浙西南。廊桥,从历史的风雨中走来,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其风姿卓绝的清丽中多了几分沧桑的厚重。廊桥,倒影在粼粼清波之上,映出一幅最乡土的画意。对于看惯了钢筋水泥建筑的人,面对廊桥,才会知道建筑也是有生命的。泰顺有“浙南桥梁博物馆”之称,而寿宁则有“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之誉。

 想看遍木拱廊桥,对于时间来说是个大问题,于是,我们以泰顺和寿宁两地木拱廊桥为主,设计了一条四日游的线路,一窥廊桥的神姿风韵,让廊桥从此不只是在梦中。

 

 ★行程

 D1温州―――三魁

  游薛宅桥、泗溪姐妹桥,宿泗溪。

 D2泗溪―――筱村―――三魁

  游文兴桥、文重桥,宿三魁。

 D3三魁―――洲岭―――三魁―――仕阳―――泰顺

  游仕水碇埠及古宅、雪溪胡氏大院、毓文桥、三条桥、县城登云桥,宿泰顺。

 D4泰顺―――寿宁―――犀溪―――寿宁

  游寿宁县城的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杨梅桥、犀溪水尾桥,宿寿宁。

 

 ★旅游攻略

 1、交通:

 泰顺不通火车,最方便的是在温州转车。温州客运中心站6点至下午5:30每隔40分钟有对开的快客,票价54元(春节价格上浮),行程约四小时,可在三魁下车。此外,泰顺每天上、下午各有一班车到杭州,每天有一班车发上海。泰顺有通各乡镇的班车,到达各景点较为方便。三魁仍是交通枢纽,住宿和餐饮条件都不错,建议以三魁为中心到周边看桥。泰顺与寿宁两地来往的班车较多,最早的早上6点,最晚的下午5点,票价12元,行程约一个半小时,沿途风景不错。

 2、住宿:

 泰顺的宾馆、私人旅馆很多,以中低档居多。泰顺宾馆是最好的宾馆,价格约200元。普通宾馆、旅店卫生条件尚可,双人标间约为60元,多人间一般每人20元。还有些小旅馆价格要便宜得多。三魁住宿也很方便,价格适中,车站附近的美华旅馆,标间50元,可还价。因为旅游开发,许多有旅游景点的乡镇都有招待所、私人旅馆,如泗溪、仕阳、筱村等,价格一般每人10至15元不等,泗溪的泰泉旅馆,四人间每人10元。寿宁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高档宾馆标间一般在二百元左右。当地有不少叫公寓的私人宾馆,主要集中在仙宫桥所在的那条街道上,在这里入住,可沿鲤鱼溪散步,欣赏灯火辉映的廊桥夜景。公寓一般都有卫生间、淋浴、彩电、空调,标间讲价可讲到60元左右。犀溪乡有个稻香村公驿,每床10元。

 

 3、饮食:

 当地的山菜较有特色,小吃多以米粉、米线和面条为主。对于喜食辣椒或口味甚重者,吃多了有清汤寡水之感,可自带瓶装的辣酱佐食。

 4、最佳旅行季节:

 泰顺多山近海,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总的来说,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但当地雨量充沛,三四月为春雨期,多为小雨绵绵的天气,五六月为梅雨期,暴雨多,7月――9月份则是台风雷阵雨期,如果不想踩着两脚泥泞去看廊桥,最好是避开雨期。当然,雨期去看廊桥,别有风味。

 

 ★出发前准备

 器材准备:

 在雨期前往看廊桥,要注意防雨防潮,穿上防水防滑的鞋;如果想拍照的话,带上一把折叠雨伞更方便,宾馆住宿时把浴帽带上,用来作相机的遮雨罩效果也很不错;沿线景点大都适合扎营露宿,带上户外帐蓬与器材,与廊桥共眠,能体验到如诗如画的意境。

 知识准备:

 1、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有木拱、石拱和平木之分。在诸多的古桥梁中,木拱廊桥备受青睐。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贯木拱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在桥体上根本找不到一枚铁钉,形似彩虹,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泰顺当地人把廊桥叫做“蜈蚣桥”,而寿宁人将廊桥俗称为“厝桥”。

 2、泰顺现存桥累计958座,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三十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的姐妹桥、三魁的薛宅桥、仙稔的仙居桥、筱村的文兴桥、三条桥。寿宁县境内目前保存的廊桥近百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木拱廊桥共有19座,可前往慢看。

 

 

 ★困窘与对策

 1、 廊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同景观,对于初来乍到者,想找个看廊桥的最佳角度不容易,最好的办法是出行前,搜集些资料,特别多看看优秀的摄影,向当地人打听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2、 廊桥大多分布在乡镇山村,行程要受班车班次限制,所以出行前一定要向司机打听最后一班返程车的时间,并用手机定时提醒,免得因贪恋廊桥美景而误了回程车。包车游览在时间安排上就随心所欲了,当地游人较多,如果能找上几人拼车就最好不过了。

 

 ★费用

 比起那些动辄几十、上百的门票来说,廊桥是绝对值得一看的。不收取门票,加之沿途住宿相对来说性价比较合理,这对于自助游来说是很合适的线路。但当地饮食比较贵,可能是交通不便导致成本上升的原因吧。

 自虐游300元(住宿标准不超过15元或自带露营装备,每顿饭以吃饱为原则,多吃米粉或快餐);标准游700元(住宿以普通宾馆的标间为主,吃则可点上两个菜);腐败游1500元(可以包车游览部分景点,住星级宾馆,品当地特色饮食)。

 

 ★行者手记:

 

 寻找那遗落大地的彩虹

 

  在去泰顺的路上,汽车在青翠欲滴的群山峻岭中盘旋得让人头晕,纵横的溪流掠过车窗,又令人眼花缭乱。于是,对这里廊桥多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解释――如果没有了廊桥,青山绿水该是多么地隔绝,多么地寂寞啊。

 

 泰顺廊桥:各具特色的发呆之处

 

 我们没有到泰顺的县城罗阳镇,而是在三魁镇下车了。一下车就直奔镇上的薛宅桥而去。横跨锦溪的薛宅桥虽说木质都呈灰色,但此桥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看起来很威武。踏上青石铺就的阶梯走过拱桥,这才发现桥的坡度令人吃惊,隐隐便感觉到了这座桥梁一百多年来承载负重的力量。

 到泗溪古镇,便体验到了世外桃源的风情。这里青山环绕,溪流潺潺,置身其间,有如步入一轴乡土画卷。号称“姐妹桥”的北涧桥、溪东桥是乡土画卷中最点睛的一笔。北涧桥横跨北溪之上,造型古朴别致,优美且不失刚健,远远望去,让人觉得不仅仅是桥,而是上苍遗落人间的彩练,眼前不由得一亮。北涧桥很能让人生出一种融入的体验。走在桥上桥下,仿佛自己早已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或是桥头浣衣的少女,或是牵牛走过桥头石街的牧童,或是提着烘笼靠桥头沉浸在回忆中的老人……要不然怎么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桥肯定在自己关于故乡的梦境中出现过。于是,廊桥便成了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听着桥下溪水如时光流去,在桥上望着远方出神,依稀便觉得走千山涉万水,只为到廊桥来寻找那个遮风蔽雨的屋檐。

 北涧桥桥头有两棵树龄过千年的大樟树,古树虬枝悬空,有如守护着古桥的矫龙,将桥衬得益发美仑美奂。据现代建筑专家考证,树的虬根还能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土石,能起到加固水土的作用。

 因《廊桥遗梦》的小说和**,廊桥在许多人心目中成了浪漫的代名词。面对北涧桥,我无法揣测,小说作者或**导演如果有幸来到这里,不知他们还将为这些桥演绎出什么样的浪漫纯美故事。

 离北涧桥不远的东溪上游还有一座与其并称“姐妹桥”的溪东桥,溪东桥的周边环境不如北涧桥,造型也颇类似北涧桥―――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溪东桥外观更为好看,重檐叠屋,檐角突兀,颇有深宅大院的气势。在溪东桥上,很意外地看到了两顶帐蓬,让我羡慕了好久。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能在这里过上一夜,静享廊桥的古朴与纯净,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虽不能夜宿廊桥,我还是决定在泗溪住下,以便一早起来看晨曦中的廊桥。

 去筱村的目的是为了文兴和文重二桥。文兴桥就在离公路不远的坑边村旁,这桥另类之处在于它的中间部分是倾斜的,而两边河岸高度相等,桥上建筑也不歪斜,只能说桥在建设的时候就是倾斜的。传说这桥是请了两位工匠修的,两位工匠互不服气,各按主意分头从两岸建起,合拢的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只好把中间部分建成倾斜的。文重桥是座伸臂梁木平廊桥,桥身没有圆拱,但其顶为重檐歇山顶,很别致,值得一看。

 去洲岭乡是为了看毓文桥和三条桥。毓文桥两边没被木板封死,而是花格木雕,廊桥顶上装饰着塔尖,显得很秀气。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自然不能错过。三条桥线条简洁,两岸青山列,碧水桥下流,风光很纯净。三条桥在清朝重修时发现过唐瓦,后来又在屋檐上发现了宋“绍兴”年间的瓦片。因此有人推测三条桥最早可能建于唐代,那么泰顺的木拱桥就有可能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收入到后来蜚声四海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如果真是那早已销声匿迹的虹桥,就太激动人心了。三条桥的风雨板上有首佚名的词“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在古老的廊桥上,念着这词,仿佛读到一个缥缈凄美的爱情故事。

 仕阳没有廊桥,但有碇埠。碇埠是一种代替桥的路,就是把石板均匀插在溪河里供人行走。仕阳溪东村的仕水碇埠有233步,平行分高低两级,可供两人平行行走。走过碇埠,别有一番原始的风味。只是刚开始由于不习惯,我说是在走,还不如说是在碇埠上跳来蹦去,惹来在石板上健步如飞的孩子们阵阵笑声。将碇埠与廊桥一对比,对廊桥的理解也就更浓厚些了。返回三魁途经雪溪时,顺便下车去看了胡氏大院,也就一个有些年头的老宅子,如果说有意思的话,就是这个老宅子不是被当作文物供起来,而是住着人,正巧在办寿宴,热闹非凡,与孩子们一阵逗笑,算是不虚此行了。

 

 寿宁廊桥:原生态隐士之风

 

 浙西南以泰顺为代表的廊桥已是名声远扬,而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来说都不比泰顺廊桥逊色的闽东廊桥,却藏在深山无人识,任风吹雨打容颜老去。寿宁是闽东木拱廊桥比较集中的县。寿宁的游客比泰顺少得多,这里的廊桥也更为原生态。

 寿宁县城里的几座廊桥,没有游人如织,让人能细细品味廊桥遗韵;不是旅游景点,也就多了几分原汁原味。仙宫桥就在汽车站附近,桥上有很多人在打牌休闲,很是热闹,而烧香拜神老人的虔诚丝毫也不因嘈杂而打折扣。到了晚上,仙宫桥被装点得流光溢彩,倒映河面非常漂亮。升平桥距仙宫桥不远,也是在闹市区。虽说周边的环境已在竭力现代化,但这两座桥气度依然沉寂,像两个深居闹市的隐士。飞云桥在郊区,桥旁有一个观音阁,每日早晚都能看到老太太在桥头烧着香向四方祭拜。杨梅桥周边的环境很有乡村情趣,桥没有修复,没有雕饰,有如迎面扑来的一阵清新的田野之风,让我不忍离去。

 犀溪乡的水尾桥是寿宁最有代表性的廊桥,水尾桥跨度较大,整个桥身都用护板围住,护板上有少量葫芦形的采光孔,桥内便有光线昏暗的变化,这与泰顺县境内的廊桥风格不同。

 踏上归家的路,一路所见过的廊桥的倩影仍在眼前挥之不去。廊桥的美丽,该用心灵的胶片来拍摄。

 

 不仅仅是桥,更是有生命的艺术

 提着灯笼沉浸在回忆中的桥头老人

 仙宫桥

 飞云桥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